習近平:要堅持問題導向,解放思想,通過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給創新創業創造以更好的環境,著力解決影響創新創業創造的突出體制機制問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特別是要為中小企業、年輕人發展提供有利條件,為高技術企業成長建立加速機制。
這段話出自2019年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
創新創業創造,就是以發展為根本動力,以破除制約發展瓶頸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突破口,通過優化和制定實施一系列有效和可持續發展的政策和機制,最大限度激活包括企業家、創業者、企事業和地區在內的巨大發展潛能。在全社會大力營造創新創業創造的社會氛圍,勢必會推動我們整個社會發展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的轉變,進一步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微觀基礎,有效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動能,已成為我國應對錯綜復雜國際環境,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增強國際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創新創業創造生態環境日益優化,市場主體活力不斷增強,創新創業創造成果不斷涌現。我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健全以公平為核心原則的產權保護制度,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營商環境得到持續優化。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從2012年的第91位大幅躍升至第31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由第34位上升至第11位,連續10年穩步提升。隨著市場準入、準營、退出等相關體制機制改革持續深入推進,行政審批事項大幅減少,創新環境不斷優化,各種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根據最新統計數據,2022年,全國日均新登記企業2.4萬戶,市場主體總數達到1.69億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新征程上,我們要進一步在全社會營造有利于創新創業創造的良好發展環境,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首先,要持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創新人才松綁,替初創企業減負,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不斷增強我國在世界大變局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其次,要始終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創新創業創造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不斷完善各類所有制企業發展環境,讓企業和個人有更多活力和更大空間去發展經濟、創造財富。我們還要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社會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環境和氛圍,讓創新創業創造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本期特約專家:卞靖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